接手时那叫一个寒碜
上个月盘下巷子口那间道具屋,前任店主留的摊子差点没把我劝退。玻璃柜上全是手印,道具堆得跟垃圾山似的,客人进门连脚都插不进。最绝的是价签——要么字迹糊成团,要么干脆用铅笔写着10元/15元。我扒拉半天,发现同款羽毛面具标着三个不同价格,当场血压飙升。
抡起袖子大扫除
头三天啥也没干,就跪在地上擦陈年污垢。清出十八箱发霉的巫师袍,七十多根断掉的魔法杖。墙角那排展示架被我暴力拆解,扛去后院哗哗冲水,晒干后重新刷了层白漆。最费劲的是给玻璃柜贴防撞条——前任用的透明胶早发黄了,指甲抠半天才刮干净。
陈列这事讲究混搭- 按颜色把斗篷全挂西墙,红蓝黑渐变像道彩虹
- 中古道具专门腾个雕花木柜:铜望远镜搁绒布盒里,旧地图拿黄铜夹子固定
- 爆款面具直接堆竹筐放门口,随手翻也不怕乱
小标签暗藏玄机
翻仓库掏出前任积灰的打价机,结果这玩意儿吐的标签纸一扯就破。急得我连夜开车跑文具批发城,扛回三台不同型号的机器测试。选定那款能打防水标签的,把道具全部分类:
基础款标白底黑字——纯色眼罩5元,基础假发15元
特色款用红底金字——带LED灯的恶魔角28元,手绣宫廷折扇45元
重点给员工培训新规矩:所有价签必须粘在道具右下角,撕旧签要用酒精棉片擦净胶痕。
养成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
- 每天早上开张前,必须把试戴区的落地镜擦得锃亮——某次看见客人戴着吸血鬼牙套照镜子时浑身不得劲
- 每天打烊前半小时蹲在货架区整理,歪掉的道具扶正,散落的配件装袋
- 新进货拆箱后立刻手写临时标签,绝不用"大概记得价格"糊弄人
现在推门进来是什么体验
上周老顾客来买万圣节装备,盯着焕然一新的木架子直发愣:"你这儿亮堂得我以为进错店。"更神奇的是结账快了不是一星半点——以前找个同款手提箱要翻二十分钟,现在按颜色分区五分钟搞定。昨天城管来查消防,顺口夸了句:"整条街就你家标签贴得像专卖店。"
隔壁奶茶店老板最近老来串门,今天终于憋不住问:"我看你天天跪地上擦货架,不嫌累?"我指着刚整理好的中世纪兵器墙嘿嘿笑:"刚开始累得腰都快断了,现在闭着眼都知道长剑摆第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