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木莓园的魔女?带你走进她的神秘世界!

最近大伙儿都在问我那个《木莓园的魔女》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得从我琢磨着想整个新玩意儿开始说起。

最初的念头

我是想搞个有点神秘色彩的小故事,或者说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观设定。脑子里冒出“木莓园的魔女”这么个名字,觉得还挺带感的,有点童话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感觉。想着大概会是一个住在长满木莓的园子里,性格有点古怪,但又不一定是坏人的那么个角色。

动手开干

有了这个模糊的想法,我就开始动手了。第一步,我先是找了些参考资料。宫城とおこ那部同名漫画,我也去翻了翻,想看看人家是怎么构建这种氛围的。还看了一些关于欧洲中世纪魔女传说的零碎记载,甚至是一些超现实主义画作,比如那个叫瑞梅迪奥斯·瓦罗的画家,她的作品里那种神秘感就挺足的。

然后,我就开始尝试着写点片段。比如魔女的日常,她怎么照料她的木莓园,她会用木莓做些什么,是酿酒?还是做成果酱?或者是有什么特别的魔法用途?我写了好几个开头,感觉都不太对劲。一会儿觉得太幼稚,一会儿又觉得太阴暗,把握不好那个度。

我记得有段时间,为了找感觉,我还特地去买了不少木莓回来吃,想着能不能从味觉上找到点灵感。结果就是,木莓吃了不少,灵感还是卡壳。那阵子就跟钻牛角尖似的,非要整出点与众不同的东西。

卡壳与转机

就这么折腾了小半个月,进度特别慢。主要问题是,我越想让这个“魔女”显得神秘、有深度,就越是写得空洞。好像她就是个符号,没有真正的魂儿。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转机发生在一个挺偶然的下午。那天我整理旧书,翻到一本讲民间植物偏方的小册子,里面提到一些用浆果治小毛病的土方法。突然间,我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这个“魔女”非得是那种法力高强、神神叨叨的?

她可不可以就是一个特别懂植物,特别会用这些天然的东西来帮助人或者解决一些小麻烦的普通人?只不过因为她住在偏僻的木莓园,行为举止又跟一般人格格不入,所以被外面的人传得神乎其神,叫她“魔女”。

重新定位与实现

这个想法一出来,我感觉一下子就通了!

我立马扔掉了之前那些复杂的设定,什么契约、恶魔之类的,都先放一边。我开始从“一个懂植物的怪婆婆”这个角度重新构思。她的“魔法”可能就是高超的园艺技巧,或者是一些祖传的草药知识。她酿的木莓酒可能特别好喝,她做的木莓膏可能对皮肤特别

这么一来,整个故事就落地了。我开始给她设计一些日常,比如:

  • 清晨,她会去园子里采摘最新鲜的木莓,一边摘还会一边跟那些莓子说话。
  • 白天,她可能会在自己的小屋里捣鼓各种瓶瓶罐罐,制作一些草药制品。
  • 傍晚,可能会有附近村子的小孩偷偷跑到她园子边上,既害怕又好奇地看她。

我还给她设定了一个小小的“麻烦”,比如村里的人因为不了解她,会对她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也会有一些真正遇到困难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会来求助于她。

这么一调整,整个创作过程就顺畅多了。虽然出来的东西,可能跟最初想象的那个“魔女”不太一样了,但我觉得它反而更真实,更有意思了。不再是那种飘在天上的设定,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根。

这个《木莓园的魔女》的实践过程,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有时候别把自己框死了,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就有新发现了。从最开始的瞎想到动手尝试,再到卡壳,找到新的方向,整个过程还是挺折腾,但也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