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有商女不知王国恨的说法?读懂历史才不糊涂!

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商女不知王国恨”这句诗。以前,我对这句诗也是模模糊糊的,就觉得,嗨,不就是说那些唱歌跳舞的女人嘛国家都快亡了,她们还在那儿瞎乐呵,真是没心没肺。听着就来气,觉得这些人太不懂事了。

直到后来我自己亲身经历了些事儿,才咂摸出点儿别的味儿来。那是我刚进一家小公司的时候,公司效益那阵子特别不眼瞅着就要黄铺了。老板天天愁眉苦脸的,我们这些小员工,心里也慌,但大部分人还是该干啥干尤其是前台那小姑娘,每天还是乐呵呵地接电话、收快递,有时候还哼着小曲儿。当时我就有点儿来火,心想这都啥时候了,她咋一点儿危机感都没有?跟那“商女”似的。

有一次,实在没忍住,吃饭的时候我就跟一个老同事嘀咕这事儿。老同事听完,叹了口气,跟我说:“你以为她不知道?她比谁都清楚。她家就指着她这份工资,下面还有个弟弟要上学。她要是也哭丧着脸,工作万一丢了,或者影响了其他人心情,上面怪罪下来,她咋办?她那是没办法,只能强颜欢笑,把自己的活儿干希望能多拿一天工资是一天。”

我当时听了,脸一下子就红了。 真的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只看到了她表面的“乐呵”,压根儿没去想她背后的苦衷和无奈。她不“知”吗?她太“知”了,只是她能怎么办?她一个小前台,能左右公司的命运吗?显然不能。她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哪怕只是为了多一点点微薄的希望。

这事儿过后,我再回头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感觉就不一样了。那些所谓的“商女”,她们真的“不知”吗?我觉得,未必。她们中的大多数,可能跟我们现在社会上很多底层打工人一样,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着走的小人物。她们唱什么,不唱什么,那是她们能决定的吗?多半是上面的人,那些达官贵人,想听什么,她们就得唱什么。她们可能也知道国将不国,但她们能反抗吗?她们能改变什么吗?恐怕很难。

就好像网上说的,陈后主自己沉迷声色犬马,把国家搞得一团糟,亡了国。这锅,怎么能让几个唱歌的女子来背?她们唱《玉树后庭花》,可能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为了生存下去。就像我们那个前台小姑娘,她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笑脸迎人,也是为了保住饭碗。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 怪罪那些身不由己的小人物,挺没劲的。她们的“不知”,或许是一种无奈,一种麻木,更或许是一种在绝望中努力活下去的伪装。真正该琢磨的,是那些能决定大家伙儿命运的人,他们到底干了些才让“商女”们只能在江边唱着那些“亡国之音”。

我这实践,就是从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慢慢琢磨出点儿对历史、对人性的新看法。不能简单地、想当然地去批判。得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她们有的选吗?这么一想,很多原来看不惯、想不通的事儿,好像也就有那么点儿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