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瞎折腾。电脑上装的软件,隔三差五就想换个新鲜的试试,尤其是浏览器这玩意儿,天天都得用,更是我折腾的重点对象。之前用过好几个主流的,也用过一些小众的,总觉得要么太简单,要么就是广告多。后来有一次,不知道在哪儿看到有人提了一嘴Vivaldi,说它自定义功能特别强,简直能改成你亲妈都不认识的样子。我一听,这个有意思,就寻思着得搞下来研究研究。
找这玩意儿的过程倒也还算顺利。随便搜了一下,就摸到了他们那个像是官方下载的地儿。瞅了瞅介绍,说是基于Chromium的,那兼容性应该差不到哪儿去。文件大小我记得不太清了,好像是几十兆还是小一百兆来着,反正下载速度挺快,没费多少工夫就拖下来了。
上手第一感觉
安装过程挺傻瓜的,一路“下一步”就完事了,没啥捆绑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这点还行。第一次打开Vivaldi,给我的感觉就是——选项真多。界面上各种按钮、面板,看着有点眼花缭乱。默认的主题颜色也挺鲜艳的,跟我之前用的那些朴素风格的浏览器比起来,确实不太一样。
它那个欢迎界面会引导你做一些基本设置,比如标签栏放上面还是侧边,主题颜色用暗色还是亮色。我当时就随便点了几下,想着回头再慢慢研究。
开始我的“魔改”之旅
要说Vivaldi最大的卖点,那肯定是高度自定义了。我这不安分的手就开始在设置里到处戳。你别说,能调的东西还真不少:
- 主题颜色:那真是随便换,还能根据网页颜色自动变色,有点意思。
- 界面布局:地址栏、标签栏、状态栏,你想放哪儿基本都能挪,还能把标签页放侧边,或者底下。
- 侧边栏面板:可以加好多小工具,什么下载、笔记、历史记录,甚至还能把一些常用网站直接嵌进去当个小窗口用。
- 鼠标手势:这个我熟,以前用别的浏览器也爱用,画个“L”关闭标签之类的,Vivaldi里也能自己设,挺方便。
- 快捷键:几乎所有操作都能自定义快捷键,对于我这种键盘党来说,简直是福音。
我花了好几个晚上,就在那儿调过来调过去。把标签栏放左边试试,又挪到右边看看;把地址栏藏起来,再把它放到底部。各种颜色主题也换了个遍,就想看看能不能整个独一无二的出来。一开始还挺有成就感的,觉得这浏览器真听话,让它干啥就干
特色功能用起来怎么样
除了自定义界面,Vivaldi还有些挺有特色的功能。比如那个“标签栈”,就是可以把一堆相关的标签页叠在一起,形成一个组。我平时查资料的时候喜欢一下子开几十个网页,用了这个功能,标签栏确实清爽了不少,找起来也方便点。
还有它内置的笔记功能,可以直接把网页内容或者自己的一些想法随手记下来。有时候看到有用的信息,截图或者复制粘贴到笔记里,还挺顺手的。他们还宣传什么“空间导航”,我试了试,好像是用键盘在网页上的链接之间跳来跳去,但我用不太习惯,还是鼠标点着舒服。
那个网页截图功能也挺好用,能截整个页面或者选定区域,比系统自带的方便点。对了,还有个“命令链”,可以把好几个操作串起来,一键执行,听着挺高级,但我这种普通用户,感觉也琢磨不太明白,就没深入研究。
折腾一番后的实在话
新鲜劲儿过了之后,我发现个问题。虽然Vivaldi啥都能调,但选项太多了,有时候反而成了负担。为了找一个设置项,得在菜单里翻半天。而且有些功能虽然看着酷炫,但日常用到的频率并不高。我辛辛苦苦“魔改”出来的界面,用着用着可能还是会调回一个相对传统和简洁的布局,因为那样效率更高点。
性能方面,因为它用的是Chromium的底子,所以打开网页速度、兼容性啥的,跟其他用Chrome内核的浏览器感觉大同小异,不好不坏,中规中矩。没遇到过什么网站打不开,或者显示错乱的情况。
说起来,我这人就是这样,以前上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折腾手机系统,刷机、换字体、改图标,乐此不疲。一个新ROM出来,不管好不好用,先刷了再说。Vivaldi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提供了无数零件让你自己组装的玩具,刚开始兴致勃勃,觉得什么都能自己控制。但玩久了,有时候还是会怀念那种拿来就用,不用操心太多的简单工具。
Vivaldi这款浏览器,我觉得它非常适合那些动手能力强、有耐心、并且特别追求个性化的朋友。如果你喜欢把自己的工具打磨得完全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那Vivaldi绝对能让你玩得很开心。但对于我这种有时候图省事,或者说“懒”的人,功能太多反而会让我有点选择困难。
我现在电脑里还装着Vivaldi,偶尔想体验一下某些特定功能,或者想换换口味的时候会打开用用。但要说日常主力嘛可能还是会选那个我已经用习惯了的,毕竟顺手最重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