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变异恐龙,一开始我也挺懵的。那会儿刚接触那款到处是恐龙的游戏,就觉得这玩意儿不都长一个样嘛顶多块头大小有点区别。后来玩的时间长了,自己也亲自去抓、去养,才慢慢琢磨出点门道来。
我的“寻龙”初体验
最早的时候,我就是满地图瞎转悠,看见恐龙就上去瞅瞅。那时候,我对“变异”这俩字儿还没啥概念。就记得有一次,我辛辛苦苦打晕了一头平时看着挺普通的食草龙,结果仔细一瞅,这家伙的颜色好像跟平时见到的不太一样,身上多了些奇怪的斑纹,感觉更鲜艳一点。当时也没多想,就当是运气碰上个“稀有皮肤”了。
后来随着我抓的龙越来越多,这种“不一样”的家伙也见得多了。有的颜色特别扎眼,比如平时都是灰扑扑的,突然冒出来一个通体亮蓝色的,或者是一身火红的,那视觉冲击力可真不小。我就开始寻思,这肯定不是偶然。
动手记录与比较
就喜欢琢磨。一头不一样,我就想看看是不是还有别的。于是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这些“特别”的恐龙。我专门准备了个小本本——就是游戏里的一个备忘录功能——开始记录。
第一步,观察外观。 我会把抓到的每一头龙都仔细端详一遍。颜色是最明显的,比如我发现有些常见的恐龙,它们的基础色调可能是褐色或者绿色,但偶尔会冒出来一个带着金属光泽的黑色,或者身上有那种很酷的条纹、斑点。这些我都一一记下来,拍了好多截图。
第二步,对比属性。 这才是重头戏。我发现,有些恐龙看着跟普通的一模一样,颜色也没啥特别,但是打起架来那叫一个猛!或者说,特别能抗揍。我就纳闷了,同一窝出来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后来我才慢慢搞明白,这就是属性上的变异。比如,有的龙,血条比同类长一截,防御力也高,这种一般就是耐力型的变异。还有的,攻击力特别突出,打怪效率贼高,这种就是攻击型的。我还特别留意到,那些颜色鲜艳的,比如亮蓝色的,往往在攻击力或者速度上有点东西;而那些颜色偏深或者偏红的,好像就更皮实耐操一些。
我当时为了验证这个,还特意抓了好几对看着差不多的,但属性有细微差别的恐龙,让它们互相打(当然是安全模式下),或者带它们去打同样的野怪,记录它们掉血的速度和造成的伤害。一番折腾下来,基本就印证了我的猜想:变异不仅仅是样子货,是实打实的能力变化。
尝试“优化”与“繁育”
摸清楚了这些之后,我就开始手痒了。既然有变异,那能不能让好的变异遗传下去?能不能把不同方向的优秀变异整合到一头龙身上?我就开始尝试着把那些有明显外观变异或者属性突出的恐龙凑到一块儿,希望能繁殖出更厉害的后代。
这个过程可就漫长了,天天守着龙蛋,孵出来一看,嚯,有时候颜色像妈,属性像爸,有时候干脆来个惊喜,蹦出个全新的组合。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就跟个老农一样,天天盼着自己的“试验田”能有好收成。虽然失败的次数也不少,但每次成功孵化出一个带有理想变异的小龙,那成就感真是满满的。
所以要问我什么是变异恐龙,按我的实践经验来看,就是那些在外观颜色、花纹,或者在攻击、防御、生命、速度这些内在属性上,跟它们普通同类比起来,有明显不一样特征的恐龙。它们让整个收集和养成的过程变得更有意思,也更有挑战性。我这实践下来,感觉这变异系统,就是给这些老伙计们增加了点“个性”和“惊喜”,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