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单亲妈妈的苦涩?多一份体谅少一份偏见。

今日感悟:单亲妈妈的那些难,真是体会了才知道

讲真,以前我对“单亲妈妈”这个词,也就是有个大概的印象,觉得不容易呗。但具体怎么个不容易法,没太往心里去。直到我身边真实地发生了一些事,我才算真正“实践”了一把,或者说,近距离观察并参与了一段这样的生活,那滋味,确实是苦涩占了大头。

起因是我一个远房表妹,小静。她老公前年出意外走了,留下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刚开始那阵儿,大家七大姑八大姨地还能帮衬着,出出主意,给点钱。但日子是长久的,人家总有自己的生活要过。我,因为住得不算太远,有时候周末会过去看看她。

我的“实践”过程,就是从“偶尔看看”到“深度参与”的过程。

我就是带点水果,陪她聊聊天,帮着辅导一下孩子作业。看着她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做饭、洗衣、教孩子,周末还得大扫除,买一周的菜。我寻思着,这不就是正常当妈的日常吗?只不过少个人分担。但慢慢地,我发现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有一次,孩子学校开家长会,小静公司临时有急事走不开,急得团团转。她打电话给我,声音都带着哭腔。我当时正好有空,就替她去了。就这么个小事,她后来感谢了我好久,说我真是帮了大忙。我才意识到,对她来说,这种“分身乏术”是常态。

  • 时间上的挤压:她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早上天不亮就得起来准备早饭,送孩子上学,然后自己匆匆忙忙去上班。晚上下班接孩子,买菜做饭,辅导作业,等孩子睡了,她还得处理白天没干完的活儿,或者就是累得直接瘫倒。
  • 经济上的压力:一个人扛起整个家的开销,孩子的学费、兴趣班、生活费,还有房贷。她跟我说过,以前两个人赚钱,手头还算宽裕,现在是“一块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她自己几乎不买新衣服,化妆品也是最基础的。
  • 精神上的孤独和疲惫:这点是最让我感触深的。有次我周末过去,她正因为孩子调皮不听话,在偷偷抹眼泪。她说,有时候觉得特别无助,想找个人商量一下孩子教育的问题,或者就是单纯想抱怨几句,都找不到合适的人。父母年纪大了,不想让他们担心;朋友们各有各的家,说多了也怕人家烦。

我还记得有一次,孩子半夜发高烧,她一个人抱着孩子折腾到医院,挂号、排队、输液,折腾到天亮。第二天她还得照常上班,脸色憔悴得吓人。我问她怎么不叫我,她说太晚了,不好意思麻烦我。那一刻,我真切地体会到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孤立无援。

我的“实践”记录,就是对她生活点滴的观察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比如:

  1. 搭把手: 孩子放学早,她还没下班的时候,我会尽量帮她接一下孩子,带到我家先写作业。周末有时候会把孩子接到我家玩一天,让她能喘口气,哪怕只是睡个安稳觉。

  2. 当个倾听者: 她有什么烦心事,工作上的,孩子教育上的,我都会耐心听她说。虽然我给不了什么实质性的解决方案,但让她把心里的苦闷说出来,感觉她会好受一些。

  3. 物质上偶尔的支援: 孩子过生日或者逢年过节,我会给孩子买点礼物或者包个小红包。不是说多大的金额,就是一份心意,让她知道还有人在关心她们。

就这么过了小半年,我算是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单亲妈妈的日常。那种辛苦,不是说一句“加油”就能过去的。是日复一日的操劳,是无人分担的责任,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以前看新闻说单亲妈妈怎么怎么样,总觉得离自己很远,我能具体想象出那些画面了。

这回“实践”让我明白,生活对某些人来说,真的是一场硬仗。她们不是不坚强,而是不得不坚强。那份苦涩,是融化在柴米油盐和孩子的屎尿屁里的,是刻在眼角的皱纹和偶尔失神的双眸里的。真的,没亲身体会过的人,很难真正理解那份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