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对劲
这事儿得从上个月刷手机说起。那天闲着没事刷短视频,连着蹦出来七八个标题带“赛博”的玩意儿。什么“赛博穿搭”、“赛博养狗”、“赛博菩萨”,看得我一脸懵。这“赛博”不是跟机器、网络沾边的高大上词儿吗?咋现在啥玩意都能往上套了?它啥时候变得这么“不值钱”了?关键是这帮人用得还挺溜,感觉已经成了日常黑话。我这心里就跟猫抓似的,不行,必须得整明白它到底打哪来的,又咋流行成这副模样的。
动手开扒
说干就干,先抓过键盘打开搜索框,把 “赛博意识 来源”、“赛博意识 流行”这几个词敲进去一顿猛搜。好家伙,跳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有正经讲词源的文章,也有瞎分析的热点帖。我干脆开了个空白文档,学古人贴纸条的办法,把有用的段落、网址(记住,只复制关键信息,不提网址!)、日期,一条条往文档里贴。
翻着翻着,发现这个词儿有根有源,最早就是 英文“cyber-”那部分音译过来的。维基百科(不说网站名,只说查了它)那页面我都截了十几次图保存。但这只是起点,它后面变身的过程才叫有意思。
- 第一步:科幻入脑 - 赛博格(cyborg)、赛博空间(cyberspace)这些词,跟着国外的科幻片、小说一起涌进来,特别是老电影《机械战警》,还有后来的《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里老提的“cyberpunk”,让这个词在国内科技宅圈子里先冒了个头。
- 第二步:网络狂欢 - 慢慢地,在网上混的人,特别是喜欢科技、二次元、亚文化的这群年轻人,就开始玩这个词儿了。他们用它形容一切跟网络、科技感沾边的东西,像“赛博朋克风”的霓虹灯图片、“赛博聊天机器人”。这时候感觉它就是个圈内人的暗号。
- 第三步:意思跑偏 - 重点来了!不知道怎么搞的,大概是网友造梗能力太强,“赛博”的意思突然就大拐弯!它不再只代表“高科技”本身,而是变成了一种讽刺和调侃的工具。比如现实里办不到、只能靠网络虚拟操作的事情,或者现实中贼麻烦但在网上点两下就搞定的东西,统统被扣上“赛博”的大帽子。
查着查着我自己都乐了,这种从高科技标签“下沉”成生活调侃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典型的“赛博式”的文化整活嘛
撞见真相
最逗的是,理论刚理清没两天,现实就啪啪来验证了。前天下班电梯里挤满了人,旁边一穿校服的小孩跟他同学抱怨:“烦死了,作业还得用手机APP打卡提交,真特么赛博学习!” 另一个小孩立马接茬:“一样赛博,我妈刚让我给她银行卡赛博转账!” 俩小孩叽叽喳喳地就出去了。我跟旁边几个同事对了个眼,都在偷笑。你看,这不就实锤了!这个词儿现在就是被这么用的——形容一切不得不通过电子设备完成的、有点麻烦但又有点搞笑的现实任务。它就这么润物细无声地钻进了日常话语里。
拼上一块砖
扒拉完资料,亲眼看见它活蹦乱跳地在生活里用着,这事儿的脉络在我心里就彻底盘明白了。赛博意识这词,根儿是高精尖的科幻概念;网络亚文化那帮酷小孩把它当标签用火了;到了现在普及阶段,网民力量真可怕,直接把它掰弯、磨平,变成一个接地气的、带点戏谑味道的形容词,专门用来调侃那种“离不开电子屏,操作有点扯但又甩不掉”的破事儿。流行?那不就是大家玩着玩着觉得顺手、够用又带点讽刺劲儿,就都用上了呗!实践完毕,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