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说的是谁?5分钟了解这个成语的由来

今天中午吃完饭,突然琢磨起粉丝留言说成语“韦编三绝”搞不懂啥意思,我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这玩意儿听着就怪怪的,压根不知道说的谁或者咋来的。得,决定亲自研究一下,做个5分钟的讲解视频。

一、研究的起点

我直接打开笔记本电脑,点开浏览器,在搜索框里打了“韦编三绝”。一开始我点了几篇介绍文章,粗粗扫一眼,全是密密麻麻的古文,读得我直犯困。后头想试试视频解说,搜了搜纪录片片段,越看越糊涂——有的说牛皮条断了,有的提孔子读书勤快。我就坐那儿琢磨,这到底咋回事,难道只是个瞎编的故事?

二、查找真相的过程

后面我就换了法儿,专门找正经点的历史书。翻了几本电子版古籍,终于看到《史记》里原话了。仔细一读,原来是孔子他老人家读一本叫《易经》的书的时候,那书是用竹简编起来的,上面穿了牛皮绳子当书脊。好家伙,孔子读得太投入,翻来翻去把那牛皮绳翻断了好几回。我一边看一边记笔记,这才整明白:“韦编”就是牛皮绳,“三绝”就是断了三遍的意思,整个成语说的是孔子读书太下死功夫了。

  • 理解关键点:这事儿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当时最拼的读书人。
  • 为啥是5分钟?:我琢磨了下,得用大白话讲清楚。于是我把故事提炼成开头:“孔子看书把绳子整断了”,再加结尾:“用来夸人勤奋呗。”

三、整理内容的功夫

整好了故事线索,我就着手写脚本。坐沙发上,拿着笔记本乱划拉:开头先抛出问题“谁让绳子断了?”,中间解释孔子身份和《易经》背景,总结日常咋用成语。为了在5分钟内说完,我砍掉一大堆历史细节,只留核心——比如不提那些古人的官职,反正听众不是历史专家。写完脚本,我自己对着镜子练习了一通,结果连说带比划搞了七八分钟。当时就上头了,这不白折腾嘛赶紧又删删改改,把废话全去掉,弄成一段顺溜的。

四、实现分享

整明白了,我立马架起手机录视频。对着镜头直接来:“兄弟们,孔子读书太猛了,绳子都断三回!意思是学东西就要拼命干。”录完一看表,刚好5分钟整,我这嘴皮子还算凑活。晚上我就把视频丢博客上了,没成想粉丝留言点赞一大堆,说这下秒懂了。搞这趟真值,不光涨知识,还教会别人点儿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