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给我热够呛,38度高温直接上蒸笼模式。突然想起冰箱里屯的冰块,咬着冰棍儿突然灵光一闪:古代没冰箱的时候,老祖宗到底怎么搞冰块消暑的?这事儿得刨根问底儿!抄起手机就翻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古人玩冰的花活儿比咱想得野多了。
翻箱倒柜搞实验
先按唐朝笔记《酉阳杂俎》的法子试水。大中午顶着太阳跑菜市场,挑了个深底瓦罐,又跑去超市扛了袋工业盐。回家把凉白开倒罐里,撒两把盐搅和匀,再找个洗脸盆大的陶盆当容器。结果暴晒三小时,水倒是烫手了,冰碴儿影子都没见着。气得我直拍脑门——肯定漏了关键步骤!重新翻书才发现要裹草席埋地窖,这大热天我上哪儿刨地窖去?只能宣告计划流产。
宋朝人的脑洞真绝
转头琢磨《事林广记》里的硝石制冰。翻出化学试剂网买的硝石粉(这玩意儿现在得登记身份证才给发货),按比例兑水倒进不锈钢饭盒。刚搅和两分钟饭盒外壁就哧哧冒白气,摸上去透心凉!赶紧把第二饭盒清水坐进去,盯着手机计时。结果十五分钟过去,里盒的水倒是冰手了,可离结冰还差老远。折腾半天就冻出层薄霜,气得我把硝石水全浇了花——第二天发现阳台绿萝蔫了半盆。
重点装备清单
- 瓦罐陶盆:菜市场30块淘的
- 硝石粉:250克花了58,肉疼
- 铜盆:跟楼下五金店老板软磨硬泡借的
青铜器意外立功
正想放弃,突然记起故宫纪录片里说的青铜冰鉴。翻出压箱底的仿古铜盆(去年拍短视频买的道具),灌满水放冰箱急冻层。你猜怎么着?两小时就冻得邦硬!更神的是,我把铜盆端到客厅茶几上,周围温度直接降了三度。放个西瓜在旁边,三小时切开还带凉气儿!老祖宗用铜器存冰真是绝——散热快不说,盆身凝结的水珠还能降温增湿。
折腾完瘫在凉席上啃冰镇西瓜,越想越佩服古人。唐朝人搞冰窖跟修宫殿似的,宋朝人玩硝石像搞化学实验,明清皇宫干脆用1.5米厚的冰墙当空调。最绝是周朝,《诗经》里就有“凿冰冲冲”的句子,那会儿就懂得冬天存冰夏天用。要我说,还得是战国人最狠——曾侯乙墓挖出来的青铜冰鉴,结构比我家冰箱还科学!
楼下小孩突然来敲门,原来铜盆化冰的水漏到六楼阳台了。赔完人家两斤荔枝回来,看着盆底半块冰,突然笑出声:现代人离了电就抓瞎,古代人没压缩机都能整出冰饮自由。这波实践虽然赔进去俩盆三斤水果,倒是明白个理儿——智慧这玩意儿,真不看年头看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