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被短视频评论区气笑了
昨儿晚上躺床上刷短视频,看到一个讲历史故事的说“这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底下评论区清一色跟着刷“张飞牛逼!”看得我差点把手机摔脸上。
这不对劲,我记得明明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不对不对,好像是张飞卖豆腐——人硬货软?脑子有点糊,赶紧爬起来开电脑。现在这错法儿都成主流了?不行,这事儿得扒拉明白。
开扒:翻书翻到头晕眼花
我先把我那本快散架的歇后语词典从书柜底下刨出来,灰都三寸厚。翻到“张飞”那页,好家伙,“张飞吃豆芽”后面啥也没有!真正的歇后语是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还有张飞卖秤砣——人硬货也硬。
- 李逵:“黑旋风”李逵,关键词是“斧”和“鲁莽”。正解是李逵穿针——粗中有细,结果老有人记成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这都什么跟什么!)。最离谱是李鬼的板斧——冒牌这个真典故,好多人根本不知道李鬼是谁,愣是念成“李逵的板斧”!李逵本尊要知道李鬼这假货抢了他名号还乱用他的斧子,怕不是要从书里蹦出来。
我又去几个问答平台搜,一搜血压更高。满屏都是“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这种关公战秦琼的混搭风!大刀是关羽的,阔斧是李逵的没错,可这俩根本不搭界!正主儿明明是关羽战李逵?没这回事!该用的是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还有个重灾区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居然有人写成孙权打黄盖!气得我倒抽凉气。
汇总:这些坑千万别跳
折腾到半夜,泡面都凉了,终于捋清楚几个最容易被搞混的:
- 张冠李戴型: 前面提的那堆“张飞”乱入的、关公配李逵的,全是乱点鸳鸯谱。记准人物和道具要对号入座!
- 替身上位型: 李鬼这个假货正主儿是谁都搞不清,拿着板斧就以为是李逵的。认准了,冒牌货才叫李鬼!
- 道具失踪型: 像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有些人记不住“擀面杖”,直接变成“吹火——一窍不通”,听着跟傻子似的!得把前面那半截物件按牢了。
心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事给我的教训就是,再熟的词儿也怕记混。现在我专门在手机备忘录里建了个分类,就叫“歇后语易错黑名单”,把今天扒出来的这几个祖宗都供上去。分享给朋友之后,好几个都说“卧槽原来我一直记错了!”
归根到底,用歇后语图的就是个生动俏皮,用错了反而闹笑话。大家收藏这条,下次用的时候,尤其是网上冲浪想显摆文化时,先翻翻我的黑名单,省得跟我一样气得摔手机!咱别当那个用错“李鬼板斧”的冒牌文化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