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效应3结局怎么样?听听老玩家们都怎么说!

大伙儿!今天咱聊聊《质量效应3》那结局。我跟你们说,这游戏我可是从一代追到三代,感情深着。当年打到那叫一个激动,心想着总算要拯救银河系,当大英雄了!

初见结局的懵圈

我记得我第一次通关,那会儿还没看啥攻略,就凭着自己的感觉一路杀到底。打败了夺心魔,不,是幻影人,然后被哈宾格一炮轰到半残,拖着残躯上了神堡。见到安德森,跟他聊了几句,眼瞅着他就不行了,心里那个难受。然后,重点来了,那个星神小孩,或者叫催化剂,突然冒出来,跟我说了一堆“有机体与合成体必有一战”的大道理。

当时我就懵了,啥玩意儿这是?然后他就给了我三个选择:

  • 红光:摧毁所有收割者,但连带着把桀斯和EDI这些合成盟友也给报销了。
  • 蓝光:控制收割者,薛帕德自己变成了个啥玩意儿的首领,有点像夺舍。
  • 绿光:合成,把有机体和合成体融合成一种新生命,薛帕德也得牺牲自己。

我英文也不咋地,连蒙带猜,感觉都不太对劲。我寻思着,那肯定得是干掉收割者,这是我一路打过来的目标!于是我颤颤巍巍地走向了那个红色的选项,开了一枪。

第一次结局后的失落

结果?地球是保住了,但盖斯和EDI也跟着报销了,薛帕德也……虽然有个镜头暗示可能活下来了(前提是有效军事力量够高),但当时我没打到那个条件,看着诺曼底坠落在一个陌生星球,队员们走出来,脸上刻着“薛帕德没了”的悲伤,我这心里就不得劲。这算啥英雄结局?感觉白忙活了半天,牺牲太大了。

而且当时我还不知道,原来结局的好坏,跟那个“有效军事力量”(EMS)挂钩。我第一次打的时候,可能EMS没凑够,所以感觉特别憋屈。

不甘心,开始我的“实践”之旅

我不甘心!辛辛苦苦三部曲,就这么个结果?于是我决定重新来过,或者说,从关键节点开始读档。我开始研究怎么提高EMS,把能做的支线任务都扫了一遍,能团结的盟友都去拉拢,什么克洛根人、阿莎丽人、突锐人,甚至桀斯和奎利人我都努力让他们和解。我得说,这个过程本身也挺有意思的,感觉自己真成了那个穿梭宇宙的外交官兼战士。

我把EMS堆得老高,据说这样能在红光结局里让薛帕德活下来。然后我又试了试其他结局:

体验蓝光: 我选了控制收割者。薛帕德的眼睛发出蓝光,用一种莫得感情的语气命令收割者撤退,修复质量中继器。感觉……薛帕德不再是薛帕德了,成了个神棍,或者说,成了新的“收割者之主”。虽然银河系得救了,但这种代价我还是不太能接受。

体验绿光: 然后是合成。一道绿色的能量波扫过银河系,所有有机体和合成体的DNA(或者说代码?)都融合了,大家变成了半人半机器的新物种。EDI和Joker手拉手,看着挺美但总觉得这改变了所有生命的本质,有点太……太强行了。而且薛帕德也牺牲了。

再探红光(高EMS版): 我还是回到了红光结局,这回EMS是足够的。果然,在的彩蛋里,废墟中薛帕德的胸口动了一下,暗示他还活着!这个结局相对来说,是我个人能接受度最高的了,虽然EDI和桀斯的牺牲还是让人心痛。

扩展结局DLC的补充

后来我还特意去装了那个“扩展结局DLC”。这个DLC没改变核心的三个选择,但给每个结局都补充了更多的过场动画和旁白,解释了薛帕德的选择对银河系未来的影响。比如,它会展示各个种族重建家园的景象,队员们缅怀薛帕德,或者庆祝胜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版结局那种戛然而止的突兀感,让故事显得更完整一些。

我还听说有个“拒绝”结局,就是如果你啥都不选,或者攻击那个星神小孩,会导致收割者赢得这回循环,所有文明都被毁灭。这个我没试,太惨了,不想看。

最终的感想

折腾了这么一圈下来,我发现《质量效应3》的结局,没有哪个是“完美”的。每个选择都有巨大的代价和牺牲。Bioware可能就是想表达战争的残酷和选择的艰难。就像我以前在工厂里当学徒,有时候为了赶工期,就得牺牲一些精度;为了保证质量,就得放慢速度,影响产量。哪有什么两全其美的事儿?

对我来说,红光结局,并且薛帕德能活下来,算是最能接受的一个了。虽然失去了EDI和桀斯,但至少薛帕德这个核心人物还在,也保留了未来有机生命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质量中继器被毁,各个星系被隔离开,这也是个大问题,但总比全完蛋强。

虽然结局争议很大,但《质量效应》三部曲的整个过程,那些角色,那些故事,还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结局的“实践”过程,也让我对这个游戏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知道大伙儿当年都选了哪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