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追剧小记录:《还是夫妻》这部剧,是这么看完的
说起来,这《还是夫妻》,我当初是怎么摸到这部剧的?还真有点儿意思。那阵子,我记得是晚上吃完饭,没啥事儿干,就寻思着找个电视剧打发打发时间。平常我也不怎么固定追什么剧,就属于那种遥控器按到哪个台,瞅着顺眼就看两眼的类型。
最初的接触与跟进
那天晚上,我记得是在中央一套晃悠,正好瞅见这部剧在播。一看演员,马苏、郭涛,还有好几个脸熟的,就想着,阵容还行,都市情感剧,应该差不到哪儿去,就这么着看起来了。刚开始看,感觉还行,就是讲几对夫妻那点家长里短的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工作婆媳的,挺接地气。
这剧播得可真费劲。我记得当时中央一套是一周播个几集,好像是六集?而且还老不固定时间,有时候还会因为别的节目给它挪时间,甚至可能还会删减点啥的。所以追起来,就有点儿断断续续的,有时候隔了好几天才想起来,,这剧好像又该播了,赶紧找找看。
观看过程中的感受与琢磨
看着看着,我就咂摸出点儿不对劲儿的味儿了。剧情里面,有几对夫妻,他们处理婚姻问题、家庭矛盾的方式,还有一些角色的观念,让我有点儿……怎么说,不太能完全苟同。
- 关于“三观”的嘀咕:有些情节,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里面的价值观有点儿老套,或者说有点儿偏。就老强调女的要为家庭牺牲,男的在外面打拼就怎么怎么样,看得我有时候都替剧里的女角色憋屈。感觉整个剧透着一股子“女人就该这样那样”的劲儿,对女性的要求好像特别多。
- 角色塑造的看法:里面有些男性角色,那大男子主义简直是深入骨髓,看得我有时候都想拍桌子。也有一些角色是比较正面的,但整体感觉,主创们在塑造这些人物的时候,好像有点儿刻板,或者说,他们理解的婚姻生活就是这样的?
- “丑化”的疑惑:我还隐约记得,好像有评论说这剧有点儿丑化南方人什么的。我看的时候倒没太往这方面想,但回过头来琢磨,可能某些角色的口音、行为举止,确实带了点儿标签化的东西,让人看着不是那么舒服。
台词与制作的印象
不过有一说一,这剧的台词写得还真挺溜的,听着不尬,挺生活化的,演员们演得也还算自然。郭涛、马苏他们都是老演员了,演技还是在线的。有时候一家人坐一块儿看,还能就着剧情讨论几句,比如“这男的怎么这样!”或者“这女的也太不容易了!”之类的。从制作层面看,感觉也还行,画面、场景,都挺符合都市剧的标准的。
最终看完的整体回顾
就这么断断续续地,我还是把这部剧给看完了。看完之后,心里头五味杂陈的。你说它不它有些地方拍得还行,演员也卖力,也确实反映了一些现实中的夫妻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你说它有些观念我实在是有点儿消化不了,感觉跟不上时代了似的。
我后来琢磨,这剧可能就是想展现几对不同夫妻的生活状态,但可能在展现的过程中,视角有点儿局限,或者说,编剧导演他们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就是那样的。也可能就像有人说的,宣传上或者剧名上没太下功夫,导致关注度不高,成了一颗“遗珠”?这我就不知道了。
反正,我自个儿这看完的感受,就是这么个情况。一部剧嘛能让你看完之后琢磨点儿事儿,不管是好的坏的,也算没白看。这就是我当初追《还是夫妻》这部剧从头到尾的实践过程和一点儿粗浅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