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最近老有朋友问我,说我那个所谓的“自由设计师家园”到底是个啥名堂,咋一步步捣鼓出来的。得,今儿个我就不藏着掖着了,好好跟大家伙儿说道说道我这点折腾事儿。
最初的念想,就是想找个喘气儿的地儿
我压根就没想过要整个什么“家园”这么高大上的玩意儿。就是单纯觉得,干咱们这行久了,天天不是改这就是改那,客户爸爸的需求像座山似的压着,自个儿那点小想法,早就不知道憋到哪个犄角旮旯去了。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 所以我就寻思,不行,我得给自己找个地儿,一个能让我完全放飞自我、瞎折腾也没人管的地盘。哪怕就是个精神角落,也得有这么个地方让我喘口气儿。
动手前的瞎琢磨阶段
有了这个念头,我就开始琢磨了。这“家园”到底是个啥形态?是租个小破屋改成工作室?还是在网上整个虚拟空间?我翻来覆去想了好几天。实体的工作室,成本太高,我这兜里也没几个钢镚儿。虚拟空间听着不错,但又觉得太空泛。我一拍大腿,管它虚的实的,先从我最能掌控的地儿开始搞! 可能就是我电脑里一个专门的文件夹,也可能是一个没人看的博客,关键是,这地盘必须完全归我管。
开整!我的“家园”搭建流水账
琢磨明白了,就开始动手了。我这人就这样,想到了就得赶紧干,不然那股劲儿过去了就懒得动了。
第一步,那必须是“清场”。 我把我脑子里那些条条框框,什么“这个风格现在流行”、“那个配色客户喜欢”,一股脑儿全给扫地出门。真的,不清干净这些玩意儿,你自个儿的东西根本没地方长出来。这感觉,就像给硬盘格式化一样,痛快!
第二步,开始“淘宝贝”。 这里的“宝贝”可不单指那些高级软件或者付费素材。更多的是我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零碎玩意儿:以前画了一半的草稿、被毙掉但自己觉得特牛的方案、旅行时拍的犄角旮旯的照片、甚至是听某首歌时脑子里闪过的画面。把这些压箱底的东西全给翻出来,堆得满桌子都是。
第三步,就是“瞎搭乱建”了,这是最爽的阶段! 我一开始压根没想过要整个什么惊天动地的作品。就是凭感觉来,喜欢哪个颜色就用哪个,觉得哪个形状好玩就往上搁。我记得我当时搞了个系列,主题是“赛博朋克风的菜市场”,把霓虹灯管子P到了白菜摊上,把二维码搞成了符咒的样子贴在猪肉上。那叫一个不伦不类,我自己都乐得不行。 这时候千万别怕丑,也别怕别人笑话,反正是你自己的地盘,你说了算。
第四步,慢慢“精装修”。 等那股子瞎搞的兴奋劲儿稍微退了点,我就开始回头慢慢拾掇了。哪些元素是真心喜欢,可以保留;哪些纯粹是一时脑热,看着确实有点辣眼睛,就果断删掉或者改造一下。这个过程就像种花似的,得有耐心,一点点修剪,一点点调整。比如之前那个“赛博菜市场”,一开始光线乱七八糟,后来我就琢磨着加点烟雾效果,调整一下光源方向,让它看着更有故事感一点。这过程,有时候比从头做一个新东西还费劲,但也最有成就感。
中间也遇到过不少磕磕绊绊
你以为这过程一帆风顺?那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坎儿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有时候对着屏幕发呆大半天,脑子空空如也,啥灵感都没有。那时候就特容易自我怀疑,琢磨着我搞这些玩意儿到底图个能当饭吃吗? 还有时候,为一个芝麻绿豆大的细节能纠结好几天,饭都吃不香。咋办?我的土办法就是,撂挑子不干了!出去溜达溜达,或者找朋友吹吹牛,侃侃大山。有时候瞎聊着聊着,脑子里“叮”一下,就有新主意了。 要么就干脆睡大觉,睡醒了说不定就有新思路了。
我的“家园”现在啥样?
折腾了这么久,我的这个“自由设计师家园”现在也算是初具规模了。可能在那些专业大神眼里,我这些东西还是小打小闹,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在我自个儿心里,这块地盘的每一个像素,每一个笔触,都是我的心头肉。 没事儿的时候,我就喜欢在里面逛逛,看看自己以前瞎搞的那些玩意儿,觉得特别踏实,特别有劲儿。这玩意儿可能不能直接帮我接多少单子,但它能让我找回最初对设计的那份热爱,这就够了。
要是你也想整个自己的“设计师家园”,别想太多,也别怕。关键就俩字:“自由”! 按照你自己的心意来,大胆去折腾。这玩意儿没啥标准答案,你玩得开心,觉得舒坦,那就是最好的“家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