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爱研究各种行业规则,最近碰到韩国的职场潜规则,让我心塞得很。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的实践过程。
刚接触潜规则那会儿
上个月,我在一家韩企做项目顾问,老板非让我去趟首尔出差。到了地方,跟本地合作方开会,对面那个高管李代表,直接把我拉到酒里。他倒上一杯烧酒,压低声音说:“老弟,这个项目要快点儿推进,你得塞点种子意思意思。”我一听就蒙了——种子?他挤眉弄眼地暗示是现金红包。我当时就摆摆手拒绝,但心里直打鼓。回酒店后,赶紧翻合同查资料,发现这潜规则在韩国挺普遍,尤其像娱乐圈或采购圈,塞点好处才算“上道”。
尝试硬刚的详细过程
过了两天,项目会议正式启动,李代表又提种子的事儿,还威胁说不给卡进度。我就急了,直接拍桌子怼回去:“咱按合同来,凭啥搞这套?”然后就跳过他去联系总部合规部。结果,总部那头反应慢吞吞,我就自己跑去找韩国的法律援助中心咨询。那边顾问听了直摇头:“你这样容易被穿小鞋。”还推荐我收集证据。我就开始录音每次会议,留邮件记录,攒了一堆材料。提交给总部调查组,过程折腾得我两天没合眼。
后果出来后真难受
这事儿闹开了,公司罚了李代表,但项目也因此延了大半个月。我在办公室成天被冷眼相对,同事背后嚼舌根说我“不懂规矩”。更恶心的是,项目奖金少了一半,因为人家说“效率差”。我后来问韩国同事王哥,他叹气:“你这种硬刚的后果在圈里常见,轻则丢活儿,重则吃官司——韩国法律查这潜规则严着咧。”确实,听说去年有家供应商塞种子被罚得倾家荡产。
我的法律替代方案推荐
吃一堑长一智,现在我处理类似问题就聪明多了。直接推荐大伙儿几个靠谱法子:
- 第一步,先走正规渠道举报:别私下解决,立马用公司热线或政府反贪平台上报,省得被坑。
- 第二步,找专业法律顾问:韩国免费咨询点挺多,提前问清楚权益,像我就学会用证据链维权。
- 第三步,签协议加保护条款:谈合作时,直接塞进合同里写明“零红包交易”,白纸黑字防赖账。
折腾完这波儿,我心里踏实多了——虽然被排挤得有点闷,但好歹睡觉香了,以后再碰上潜规则,咱就是这套路稳稳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