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带孩子去海边玩,小家伙指着浮上来的大海龟突然问我:"爸爸,它壳也不绿为啥叫绿海龟?"当场把我问懵了。回家路上满脑子都是这事儿,越想越钻牛角尖——我这较真劲儿又上来了。
死磕的开始
到家连鞋都没换,直接掏手机查百科。结果跳出来的解释全是"因体内脂肪呈绿色得名",看得我直挠头。壳上明明棕黄带黑斑,这算哪门子绿?翻了三页资料发现更乱,连配图都五花八门。
抓了把瓜子蹲阳台琢磨,突然拍大腿:脂肪颜色肉眼根本看不见!这解释跟逗小孩似的,肯定有猫腻。
跑断腿的验证
第二天直接开车杀到海洋馆。饲养员老张正喂食,听我问题差点笑喷:"你们城里人真会想!"说着带我去看刚抢救的受伤海龟。他拿镊子掀开龟甲边缘,让我凑近看皮肉连接处:"瞅见没?淡青色!"
- 第一回肉眼观察:龟壳缝隙里透出点青灰
- 老张翻出解剖图册:成年龟腹腔脂肪层确实发绿
- 标本室开眼界:泡在福尔马林里的脂肪块跟抹茶似的
蹲那研究了俩钟头,腿麻得站不起来。回家路上等红灯还在嘀咕:搞半天起名的人压根没看外壳!
意外收获
晚上给孩子看拍的视频,小崽子突然指着屏幕喊:"水里发光!"倒回去细看——水池灯光下龟壳边缘泛着绿莹莹的反光!急吼吼翻出白天拍的素材,放慢八倍才看清:海龟上浮时带起的水膜折射光线,硬是把褐色龟壳染成翡翠色。
大腿都拍红了!老祖宗怕不是把光学现象当本体颜色?连夜翻古书印证,结果在清代渔村志里真翻到记载:"碧波现绿甲"——得,破案了!
较真到底
隔周又跑水产研究院堵人。专家电脑里调出卫星追踪图:"看迁徙路线!"红线圈着西沙群岛的礁石区:"这龟专啃特定海藻,叶绿素沉积才让脂肪变绿。"原来跟人类吃胡萝卜皮肤发黄一个理!
- 幼年龟吃杂食:脂肪偏白色
- 成年后迁徙固定路线:食谱单一化
- 实验室光谱分析:藻类色素沉积率超78%
临走前人家还送包海藻干,嚼着满嘴鱼腥味。得,这学费交得值!
较真狂的结局
现在我家鱼缸都改养藻类了。上周接孩子放学,听他正跟同学吹牛:"我爸为看乌龟肚子差点拆了水族馆!"老师投来的关爱眼神让我老脸发烫。不过看着手机里拍的脂肪层绿光照片,突然觉得这傻子行为挺值——毕竟现在全网搜"绿海龟",前三名都是我蹲海洋馆地板上拍的糊图。
对,昨天孩子老师打电话,说能不能别让孩子再跟同学解释"龟壳绿不绿全看光线角度"了,现在全班都在掀课桌看反光。
工资?上个月绩效因为天天跑海洋馆被扣三成。但头条那篇文章阅读量破百万,广告费倒赚了三万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