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这事儿可有意思了,我正给家里九旬姥姥刷短视频,老人家突然盯着屏幕冒出一句:“现在满百岁的都叫百岁老人,那搁古代叫啥玩意儿?”
这话可把我问住了。我当场就掏出手机开始扒拉搜索引擎,结果跳出来一堆乱七八糟的“人瑞”“期颐”,看着脑壳疼。姥姥在边上直催:“瞅明白没?”,我这犟劲儿也上来了,非得把这事儿掰扯清楚不可。
一头扎进故纸堆
我翻箱倒柜把压箱底的《周礼》注释本刨出来,书页都黄得跟秋叶似的。蹲在书房地板上一页页翻,灰呛得直打喷嚏。翻到《地官·大司徒》那章时,眼珠子都看酸了才瞄见一行小字:“百年曰期颐”。郑玄那老头儿在旁边补了一句:“期,是要人照顾吃饭的意思;颐,就是养着。”
拍着大腿跟姥姥嚷嚷:“找着了!古时候管百岁老人叫‘期颐’!就是得让人伺候吃饭穿衣的年纪!”姥姥听得直撇嘴:“文绉绉的,跟庙里老和尚念经似的!”
顺藤摸瓜挖更多
这下可收不住了,我干脆把书架上的老黄历都搬下来。发现古人真能整词儿:
- 六十叫“花甲”——这我熟!不就是天干地支转一圈嘛
- 七十叫“古稀”——杜甫那诗里蹦出来的词
- 八九十叫“耄耋”——这俩字我查了三本字典才念明白(mào dié)
- 最逗的是“期颐”前面还有个“眉寿”,出处是《诗经》里的“以介眉寿”,意思说眉毛老长是长寿相
翻着翻着把自己逗乐了——敢情古代人拍马屁都这么含蓄,夸人长寿不说“命硬”,非得整这些弯弯绕绕的词儿!
给姥姥当回私塾先生
拿着小本本坐到姥姥藤椅边上,跟说相声似的给她掰扯:
“您瞧老寿星,古代人管六十岁叫‘花甲’,意思是活得够本儿转完一圈!到了您这九十岁就叫‘耄耋’,我念慢点——猫~爹~(姥姥噗嗤笑出声)。等将来您过百岁大寿,咱就在大红寿幛上写‘期颐之庆’,保管比‘百岁快乐’有排面!”
老太太眯着眼听半天,突然拍我后脑勺:“你个小崽子!绕这么大弯子,不就是说活到一百岁得让人当小娃娃伺候嘛”得,合着我白忙活一上午,人家老太太门儿清!
看着姥姥笑得露出豁牙,突然觉着古人真有意思。就这么几个字儿,藏着多少对长命百岁的念想。赶明儿得多陪姥姥叨叨这些老话,指不定还能翻出啥宝贝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