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短视频看见个变脸表演,底下吵翻了天,一堆人说这是国粹京剧,另一波人跳脚骂这是川剧绝活。我琢磨了半天也没整明白,干脆自己刨根问底查资料去。
一、先扒拉历史老底
大清早蹲电脑前开整。我先翻《中国戏曲志》,结果四川卷里明晃晃写着:"变脸,川剧特技"。接着翻京剧卷,压根没这词儿。不死心又查论文,读到个戏剧学院教授的研究,说1959年川剧老艺人康子林第一次把变脸带进北京演出,当时京剧大佬梅兰芳还专门去学,结果愣是没学会!
关键发现:
- 变脸最早文字记录在1905年四川戏班账本
- 京剧文献里第一次提变脸是1986年《中国戏剧》杂志
二、杀到剧团现场求证
下午直奔本地京剧团。练功房里逮住个画半脸妆的武生,他边勒头带边说:"咱京剧变脸?那是八十年代从四川'借'来的!"说着给我比划:"你看川剧变脸要蹲马步抖袍子,咱京剧直接站直了咔咔变,改良过的!"
转天又跑川剧团。刚进门就被红脸关公扮相的老师傅拽住:"丫头看好了!"唰唰三秒变五张脸,末了把戏袍往我手里塞。一摸吓一跳,里子缝着五层不同颜色绸布,每层粘着薄如蝉翼的脸谱壳子。
三、拆解机关奥秘
蹲剧团仓库研究行头发现:
- 川剧原版:三层戏袍缝十二张脸谱,靠抖动+转身藏猫腻
- 京剧改良版:暗线机关绑手臂上,扯根线就能变
最绝的是脸谱料子!川剧老艺人跟我说秘诀:"得用煮过的宣纸,汗不沾色才贴得住!"试着拿毛笔在煮纸上一画,墨迹果然不晕染,比普通宣纸结实三倍不止。
四、翻出关键铁证
跑市档案馆翻到1983年的《戏剧报》,封面故事就是"川剧变脸大师王道正赴日演出"。泛黄的演出许可证上白纸黑字写着:"四川省川剧院-变脸绝技"。更实锤的是1962年文化部文件,明令"变脸技艺仅限川剧传承单位修习"。
五、争议源头破案
晚上跟戏剧学院老师唠嗑才搞明白:
2000年春晚有个京剧节目《白面郎君》,演员头回把变脸揉进武打戏里。当时字幕打的是"京剧变脸",结果全国观众都记串了!后来张艺谋电影《活着》里福贵唱皮影戏变脸,剧组又没标明是川剧技法,这误会就越滚越大。
现在门儿清了:
- 变脸根在川剧,少说百八十年历史
- 京剧那是后期'拿来主义'改良版
- 论正宗还得是川剧的蹲身抖袍技法
昨天把调研视频发出去,川剧老艺人私信谢我:"总算有人讲明白了!"转头看评论区乐了——京川两派还在掐架!得,这趟算是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