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蓝桉已遇释怀鸟”这句话,你别说,刚开始我听到这话,也是一头雾水,觉得挺文艺,挺绕的。但琢磨琢磨,再结合自个儿最近瞎折腾的一件事儿,还真咂摸出点儿味道来。
是这么回事儿。我,之前一直捣鼓一个小项目,具体是啥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个挺耗精力的小玩意儿。我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头扎进去,觉得这玩意儿前景无限,能搞出个名堂。那时候,我就跟那“蓝桉”似的,浑身带着一股“霸道劲儿”,觉得我的想法就是最牛的,我的方案就是最完美的,听不进别人半点不同意见。
我搜集了一堆资料,对比了各种方案,然后选定了一个自认为最高大上的技术路线。每天起早贪黑,画流程图,写代码,调试,再修改。遇到问题,也是一根筋,非得按自己最初的想法去磕,磕得头破血流也不回头。周围的朋友也劝过我,说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或者简化一点,我当时就觉得他们不懂,我的坚持才是对的,不爱万物,独爱我这个“完美”的方案。
结果?项目进度拖拖拉拉,一个小功能点,我能给它搞出七八个分支逻辑,每个逻辑都觉得“不可或缺”。越做越复杂,越复杂越容易出错,出了错又得花大把时间去定位。那段时间,真是吃不好睡不香,整个人都陷进去了,就跟钻进了牛角尖出不来一样。有时候夜深人静,我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方向错了?但一想到已经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就又不甘心,咬着牙继续往前拱。
转机发生在上个礼拜。那天,我又为一个BUG折腾了小半天,心情烦躁得很。一个平时不怎么吭声的老哥,看我抓耳挠腮那样,就凑过来,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你试试把那个校验模块先去掉,看看主要流程通不通?”我当时第一反应是,那怎么行!那个校验多重要!但看着他平静的眼神,又想想自己确实黔驴技穷了,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注释掉了那一大段自认为“精妙绝伦”的代码。
你猜怎么着?主要流程一下子就跑通了!虽然还有些小瑕疵,但最起码,它“活”过来了!那一刻,我真是愣住了。原来我一直纠结的、引以为傲的那个复杂模块,反而成了最大的绊脚石。就好像那只“释怀鸟”突然飞到了我的“蓝桉”上,告诉我,哥们儿,该放手了。
后来我重新审视了整个项目。把那些不必要的复杂逻辑砍掉,把核心功能捋顺。整个过程,就像是给一棵枝繁叶茂但营养不良的树修剪枝丫,虽然心疼,但剪完之后,整棵树都精神了。现在这个项目,虽然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了,但它跑得顺畅,用得舒心,这不就够了吗?
这“蓝桉已遇释怀鸟”,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实践后的感悟。有时候我们太执着于自己的“蓝桉”,觉得它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不愿意接纳任何改变,也听不进任何“杂音”。但只有当那只“释怀鸟”真的来了,让你有机会放下一些东西,你才会发现,原来不那么“霸道”,不那么“独爱”,生活和工作反而能更轻松,更开阔。
这算是我最近的一点小小的实践记录,与大家共勉。很多时候,退一步,或者换个角度,可能就海阔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