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唠唠我最近这个“高海拔之恋ii”的实践过程。这事儿挺偶然的,也不是啥正儿八经的项目,就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但我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
一切的开端:有点百无聊赖
话说那天晚上,具体哪天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就是挺晚的,活儿干完了,也没啥特别想干的。就那么瘫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瞎按。现在这电视节目,能看进去的真不多。来回换了几个台,都是些吵吵闹闹的综艺,要么就是一些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电视剧,没劲。
就在我快要放弃,准备去刷刷手机睡觉的时候,屏幕上跳出来一个电影推荐,叫《高海拔之恋Ⅱ》。我寻思,这名儿有点意思,还有个“Ⅱ”,难道我看漏了第一部?当时心里就犯嘀咕。
点进去瞅瞅:演员还挺熟
好奇心驱使嘛我就点了播放。开场一看,嚯,古天乐、郑秀文,还有高圆圆、黄奕,这阵容还行,都是熟脸。导演是杜琪峰,这个我也知道,拍过不少好片子。行,那就看看,打发打发时间也
电影那风景,确实是香格里拉拍的,海拔挺高,看着就空气稀薄那种感觉。故事,就是古天乐演个大明星,失恋了还是咋地,跑到这高山上躲清静,然后遇到了郑秀文演的客栈老板娘。老板娘,也有自己的故事,等着失踪的丈夫。
看进去了才发现:这“Ⅱ”的门道
看着看着,我就琢磨那个“Ⅱ”到底是啥意思。后来才明白,这片子里面,他们又拍了一部戏中戏,那部戏中戏的名字,可能就是所谓的“高海拔之恋I”。当时我就觉得,这韦家辉(编剧)和杜琪峰这帮人,还真能整活儿,挺巧妙的,不是那种硬续集的感觉。
我的“实践”过程:是看电影,也是想自己
重点来了,为啥说这是个“实践”?因为这电影,它不光是个爱情故事那么简单。它那个高海拔的环境,杜琪峰拍出来,不只是个背景板。我看着看着,就琢磨开了:
- 情感的真空地带:电影里头,香格里拉那地方,远离城市喧嚣,没有狗仔队,连氧气都少。我就想,这不就是现在很多人心里想要的一种状态吗?信息太多,压力太大,有时候真想找个地方,啥也不干,就发发呆。这电影就给我营造了这么个氛围。
- 人物的困境与救赎:古天乐的角色,从一开始的颓废、逃避,到后来慢慢被治愈。郑秀文的角色,那种坚守和等待,还有后来的释然。我就边看边琢磨,我们普通人生活中,不也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儿吗?怎么走出来,怎么跟自己和解,这电影里头,多少给了一些影子。
- “高海拔”的象征意义:我越看越觉得,那个“高海拔”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高度,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一种抽离,一种冷静,一种可以让人重新审视自己和生活的距离。在那种环境下,很多平时觉得天大的事儿,可能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我就这么一边看,一边代入,一边琢磨。这不是说我非要从电影里学到啥人生大道理,而是它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有了一些平时不太会去想的思考。比如,我有多久没有真正安静下来了?我内心深处是不是也有一些放不下的“执念”?这些念头,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了。
看完之后的余味:一点点通透
电影看完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多点。剧情是不是完美无缺,我没那么较真。但那种氛围,那种人物状态的变化,还有郑秀文那种深入骨髓的演技,确实打动我了。特别是她那种笑中带泪,或者说强颜欢笑背后的苦楚,演得真
我的这回“高海拔之恋ii”实践,就是完整地看了一部电影,然后任由自己的思绪飘了一会儿。没有惊天动地的成果,但感觉心里好像被轻轻擦拭了一下,多了一点点清爽和通透。有时候,这种精神上的“小实践”,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吗?至少,比单纯刷短视频要有点回味。
这就是我这回的分享了,有点像意识流,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希望大家别嫌我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