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刷手机,我就在网上看到有人说煮牛奶加糖会让营养溜掉,我就寻思这玩意儿是真是假?一好奇就坐不住,立马翻箱倒柜找出东西,想着自己动手实践一回,验证下这说法靠不靠谱。
准备工作开搞
我先从冰箱里掏出半盒鲜牛奶,包装都没瞅日期,估计是前几天剩的。然后翻出那个白砂糖袋,都结块了,我直接用勺子压碎。准备工作就这些:牛奶、糖、煮锅、炉子、和一双筷子,没搞啥复杂工具。
动手煮牛奶的过程
我把锅放炉子上,点上火,开到中火,牛奶哗倒进去。牛奶一热就冒小泡泡,我搁那儿盯着看,差不多两三分钟,牛奶开始腾腾腾往上翻,锅边都糊了点白沫。这时候,我想着得加点糖试水,就舀了一小勺糖,直接往里一撒。结果?糖一碰上热牛奶,咻咻地溶解得贼快,不过牛奶颜色有点儿变了,从纯白变灰扑扑的,闻着还带股焦糊味儿。
我还不死心,又换个锅做对比实验:先啥也不干把牛奶煮到开锅,然后关火晾凉点儿,再倒糖进去搅和。这回糖是化了,可牛奶看着稀溜溜的,就像被冲淡了似的。
观察到的变化和问题
折腾完两份牛奶后,我拿筷子挑了挑,发现加糖煮的那锅明显不对劲:
- 牛奶里的脂肪块都浮上来了,本来均匀的奶液分层了,像油水分离那么恶心。
- 尝一口,味道甜中带苦,还带点酸涩,根本喝不下,跟没加糖的鲜牛奶比差远去了。
我琢磨着,网上说营养溜走,可能就是糖煮化了破坏营养结构,比如牛奶里的蛋白质啥的给弄变形了。
两大危害实锤了
这实验下来,我算看透了煮牛奶加糖的两大害处:第一,营养真被霍霍光了——糖在锅里高温一加热,和牛奶成分打架,把有用的东西搞没了,喝起来就是糖水,没了牛奶的原味。第二,成分变化搞出毛病——那些分层啥的让牛奶变质,喝了容易反胃恶心,我搁那儿差点被呛到,以后可不能这么瞎搞。
实践完,我直接把两锅倒下水道了,真心浪费。以后煮牛奶,我就老老实实煮完再加糖搅拌,啥营养都不丢。生活里的事儿,少听网上瞎扯淡,自己弄一遍才踏实!